心理咨詢師手不離糖的3個意外后果,第2條真實原因扎心了
李晴
2025-05-17 12:31 留光心田熱門創(chuàng)作者
在咨詢室發(fā)現(xiàn)個有趣現(xiàn)象:10個咨詢師里8個桌上擺著糖果罐。作為從業(yè)7年的心理咨詢師,今天想和大家掏心窩子說說,我們這行和糖果之間那些外人不知道的"愛恨情仇"。
一、你以為的放松方式,可能正在坑你
很多同行都以為吃糖能快速緩解焦慮,特別是接完情緒激烈的個案后。上周五我接了個青少年自殘的案例,咨詢結(jié)束下意識連吃5顆水果糖,結(jié)果半小時后反而心慌手抖。后來查資料才發(fā)現(xiàn),血糖劇烈波動會影響杏仁核功能,反而加重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困難。這和消防員用汽油滅火有什么區(qū)別?
二、來訪者眼里的"專業(yè)形象崩塌"
去年有位來訪者給我提意見:"老師您每次思考時都要吃糖,讓我想起總用零食哄我的前男友。"這話像盆冷水把我澆醒了。試想當來訪者鼓起勇氣傾訴創(chuàng)傷時,咨詢師"咔嗒"撕糖紙的聲音,可能瞬間打破治療場域的神圣感。現(xiàn)在我把糖罐換成密封玻璃瓶,既保留儀式感又避免干擾。
三、隱藏的健康殺手在敲門
行業(yè)調(diào)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心理咨詢師糖尿病發(fā)病率是普通白領(lǐng)的1.8倍。我同事王老師就是典型例子,十年咨詢生涯每天消耗大半包薄荷糖,去年體檢時空腹血糖直接飆到7.2。更可怕的是長期糖分刺激會降低味覺敏感度,形成"越吃越甜"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解決方案其實比想象中簡單:
1. 用分裝小盒替代大罐裝,每天定量10顆
2. 改吃黑巧克力(可可含量70%以上)
3. 準備無糖薄荷噴霧
4. 咨詢前做2分鐘正念呼吸
我把糖罐換成薰衣草香囊,發(fā)現(xiàn)不僅焦慮感減輕,連來訪者都說咨詢室氛圍更讓人安心。其實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未必要靠舌尖甜味,找到適合自己的"心靈糖果"更重要。

心理咨詢師為什么普遍胃不好?這4個習慣要警惕
習慣一:把工作情緒"咽進肚子"
咨詢室里聽多了焦慮抑郁的故事,表面上波瀾不驚,實際腸胃早就開始"鬧情緒"。有位從業(yè)十年的咨詢師跟我吐槽:"每次做完危機干預,胃就跟被擰過似的。"
身體比大腦更誠實。當我們持續(xù)接收負面信息時,交感神經(jīng)會過度興奮,胃酸分泌跟著失控。很多人以為"消化情緒"只是比喻,實際上你的胃真的在替心理負重前行。建議咨詢師們在每個咨詢間隔,給自己5分鐘"放空時間",喝口溫水,看看窗外綠植,讓腸胃喘口氣。
習慣二:饑一頓飽一頓成常態(tài)
上午10點啃冷包子,下午3點扒拉涼盒飯,這是很多咨詢師的工作餐日常。有位新手咨詢師說:"預約排滿的時候,別說吃飯了,連水都顧不上喝。"
我們的胃就像個守時老會計,到點不供糧就鬧罷工。長期飲食不規(guī)律會導致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,輕則反酸脹氣,重則發(fā)展成慢性胃炎。建議在辦公室常備無糖芝麻糊、即食小米粥這類養(yǎng)胃小食,手機設個"吃飯鬧鐘",哪怕抽兩分鐘墊墊肚子也是好的。
習慣三:把咖啡當續(xù)命神器
早上提神靠美式,下午犯困灌拿鐵,晚上寫報告還要續(xù)杯——不少咨詢師把咖啡因攝入量拉滿。有位同行坦言:"不喝咖啡根本扛不住高強度共情。"
但空腹喝咖啡相當于給胃潑硫酸,咖啡因刺激胃酸分泌,單寧酸還會損傷胃黏膜。如果實在戒不掉咖啡癮,記得搭配蘇打餅干或堅果,給胃加層"防護墊"。更推薦用紅棗枸杞茶替代,既能補氣血又不傷胃。
習慣四:久坐不動成"思考者雕像"
從早到晚保持坐姿接待來訪者,下班后還要蜷在電腦前寫案例報告。久坐不僅傷腰,更會影響胃腸蠕動。有位咨詢師形容:"經(jīng)常坐得胃里像灌了水泥,脹得難受。"
每接待完一位來訪者,不妨站起來做三個深呼吸,繞咨詢室走兩圈。下班后練練八段錦"調(diào)理脾胃需單舉"那式,或者睡前順時針揉腹50下,這些小動作比吃胃藥管用。
心理咨詢這個職業(yè)注定要與情緒打交道,但千萬別把自己的身體當成情緒垃圾桶。胃是最容易受心理影響的器官,有時候身體發(fā)出的警報,恰恰是在提醒我們:助人者更要學會先照顧好自己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