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很多私信問心理咨詢師考證的事,發現大家對這個證書存在不少誤解。今天我就用自己去年從零開始備考、一次通過的經歷,給大家嘮點實在的干貨。
先劃重點:現在根本沒有"三級"這個說法了!自從2017年取消職業資格認證后,現在中科院心理所頒發的《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》才是行業公認的。考證要滿足兩個硬性條件:①大專以上學歷 ②完成指定機構不低于192學時的培訓。這里提醒下,千萬別信那些"代報名""免培訓"的廣告,去年我鄰居就被騙了八千多。
備考方面給大家三個實用建議:
1. 教材要吃透基礎章節。發展心理學、社會心理學這些基礎板塊占分65%以上,變態心理學和咨詢技能部分反而不用死磕
2. 刷題要講究策略。把近5年真題的錯題整理成冊,你會發現每年有40%左右的重復考點
3. 時間管理比想象的更重要。每天固定1小時看視頻課+1小時做題,周末做套模擬卷,堅持3個月足夠
我強調一點三類人謹慎報考:
①以為拿證就能開工作室的(需要至少3年督導經驗)
②想用證書抵扣個稅的(這個證不在國家補貼目錄)
③單純想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(建議直接找專業咨詢師)
現在市面上培訓費從3000到上萬都有,我比較推薦選4000-6000區間的機構。這個價位既有直播課又有紙質教材,最關鍵的是包含全套報考服務。去年我選的機構還送了個案分析模板,實操時特別有用。
說到就業前景,持證后主要有三個方向:社區心理服務站、學校心理輔導崗、線上咨詢平臺兼職。時薪從80-300不等,但要注意必須掛靠正規機構,個人是不能單獨執業的。

心理咨詢師證書考完能接單嗎?過來人聊聊真實收入情況
一、證書是敲門磚,但別指望“一證走天下”
先潑點冷水:心理咨詢師證書只是入行的基礎門檻,和實際接單能力沒有直接關系。比如,醫院、學校或者正規心理咨詢平臺招聘時,證書是硬性要求,但最終還得看你的實操經驗和專業培訓經歷。
舉個例子,我當初考完證去應聘某線上平臺,對方直接問:“有沒有做過10個小時以上的個案咨詢?參加過哪些流派培訓?”證書只是簡歷里的一行字,真正決定能不能接單的,是你有沒有能力解決來訪者的問題。
二、能不能接單,關鍵看這幾點
1. 平臺門檻不同
兼職平臺(如松果傾訴、壹心理):對新手較友好,有證書就能申請,但單量少、價格低(每小時30-80元),主要接情感傾訴、輕度焦慮類咨詢。
全職工作(醫院、學校、機構):通常要求證書+實習經驗+案例督導記錄,收入穩定但初期工資不高(月薪4k-8k)。
個人工作室:適合有資源和人脈的老手,但前期投入大,風險高,不建議新人嘗試。
2. 別小看“實戰經驗”
很多新手卡在“先有雞還是先有蛋”的問題上——沒經驗接不到單,接不到單又攢不了經驗。這時候可以試試公益咨詢(社區心理服務、熱線電話),或者找督導老師帶案例,積累最初的20-50個小時經驗。
三、真實收入能有多少?直接上數據
說大家最關心的:心理咨詢師的收入,完全取決于你的專業水平和客戶積累,差距能大到離譜。
新手期(1年內):
時薪50-150元,月收入2k-4k。主要接平臺低價單或公益個案,甚至需要倒貼錢做督導(一次督導費200-500元)。
穩定期(2-3年):
時薪150-300元,月收入6k-1.5w。這時候通常有固定合作平臺或機構,開始有回頭客,能處理中度心理問題(如職場壓力、親子關系)。
成熟期(5年以上):
時薪500元+,月收入2w-5w。這類咨詢師往往有專項優勢(比如婚姻家庭、創傷療愈),口碑傳播帶來穩定客源,甚至開培訓班、寫專欄。
舉個真實例子:我認識的一位老師,專攻青少年心理咨詢,前期在機構打工3年,后來靠家長推薦單干,現在每小時收費800元,每周只接15個案例,月收入穩定在4w左右。
四、怎么快速起步?4個接地氣建議
1. 選對細分領域
別想“什么都能接”,找準一個方向深耕(比如職場焦慮、親密關系),更容易打出名氣。
2. 價格別硬撐
新手期定價50-100元/小時更實際,前期用低價吸引案例,比死磕高價卻接不到單強。
3. 混圈子攢資源
多參加行業沙龍、培訓,主動加同行微信。我第一個長期客戶就是某次培訓會上認識的老師介紹的。
4. 持續“投資”自己
每年至少花5k-1w參加培訓(CBT、催眠、沙盤等),技術和口碑上去了,漲價才有底氣。
五、幾個容易踩的坑
別接超出能力的案例:比如重度抑郁、精神障礙,搞不定趕緊轉介醫院,別為了賺錢硬扛。
隱私保護是紅線:聊天記錄、錄音必須加密保存,泄密一次就能毀掉職業生涯。
別承諾“包治百病”:心理咨詢不是算命,效果因人而異,過度宣傳會反噬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點大實話
這行能賺錢,但絕不容易。有人覺得“動動嘴皮子”就能收幾百一小時,其實每次咨詢前要準備案例資料,結束后要寫記錄、找督導,遇到棘手案例半夜都睡不著。
心理咨詢師證書就像駕照,拿了證只說明你會開車,能不能成為老司機,還得看路上跑過多少公里。那些吹噓“拿證立馬月入過萬”的廣告,聽聽就算了。真想干這行,就做好前三年吃苦的準備,一邊接小單攢經驗,一邊死磕技術。熬過去了,你會發現這職業最大的回報不是錢,而是真的能幫到人——當然,錢也不會太差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