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從業8年的心理咨詢師,我接待過300+來訪者后發現一個有趣現象——咨詢師自己的飲食選擇會直接影響工作狀態。上周三接待完第4位來訪者后,我突然頭暈手抖,這才意識到自己從早上8點忙到下午3點只喝過一杯咖啡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們這行"吃飯那些事兒",分享親測有效的飲食方案。
早餐必須吃對三件套:
1. 全麥面包+水煮蛋的組合,能提供持續4小時的飽腹感
2. 溫熱的燕麥粥里加一勺花生醬,幫助緩解晨間接診的焦慮
3. 我常備的應急包:獨立包裝的混合堅果,來不及吃飯時抓一把
午餐要避開三大坑:
? 油膩外賣會讓下午咨詢犯困(別問我怎么知道的)
? 重口味食物容易引發胃脹氣
? 最佳選擇是自帶便當:糙米飯+清蒸魚+西藍花,微波爐熱3分鐘就能吃
下午茶時間這樣安排:
15:00-15:30是最佳加餐時段,推薦希臘酸奶配藍莓,或者1根香蕉配黑巧克力。上周嘗試的新吃法——蒸南瓜蘸蜂蜜,意外發現能提升專注力。
容易被忽視的飲水細節:
? 咨詢間隙小口喝水,每次50ml左右
? 保溫杯水溫控制在40-50度最佳
? 我辦公室常備的"救命水杯":800ml帶刻度的玻璃杯,貼著小標簽提醒喝水
夜班加餐的注意事項:
遇到夜間咨詢時,我會準備即食雞胸肉丸和蒸山藥。上個月有位同行連著3晚吃泡面,結果胃痛住院,這個教訓大家一定要記取。
【文末推薦】
相關延伸閱讀:《心理咨詢師如何保持心理健康》
? 關鍵詞布局:心理咨詢師飲食/情緒穩定飲食/高壓職業營養搭配
? 長尾詞:心理咨詢師早餐吃什么/高壓工作怎么吃飯/咨詢師減壓食譜
? 內容結構:總分總格式+數據化呈現+場景化描述
? 移動端適配:段落控制在3行以內,重點信息加粗處理

心理咨詢師如何保持心理健康
☆一、定期“自我掃描”,別把問題攢成堆☆
心理咨詢師也是普通人,工作中難免被來訪者的情緒“沾到”。比如聽到創傷經歷時胸口發悶,或者連續加班后感覺煩躁。這時候需要養成隨時覺察的習慣:下班后花5分鐘問自己——“今天哪些對話讓我有情緒波動?”“身體哪里感覺緊繃?”
可以嘗試用便簽紙記錄關鍵詞,比如“焦慮+肩膀僵硬”“無力感+胃部不適”。這些信號能幫你快速定位壓力來源,及時處理。一位從業十年的咨詢師說:“我每周固定留半小時,像整理房間一樣‘整理情緒’,該倒的‘心理垃圾’絕不留著過夜。”
☆二、建立專屬“支持站”☆
再專業的咨詢師也需要自己的“樹洞”。這個支持系統可以是:
1. 同行小圈子:3-5個信任的同行定期聚會,不談技術只聊感受,比如:“今天有個案例讓我特別心疼,你們遇到過嗎?”
2. 非行業好友:和完全不懂心理學的朋友吃飯逛街,聽他們吐槽工作家長里短,反而能跳出職業角色“透透氣”。
3. 督導與個人體驗:定期找督導探討案例,同時自己接受咨詢。就像外科醫生不能給自己做手術一樣,咨詢師也需要客觀視角的幫助。
☆三、給工作劃條“三八線”☆
很多咨詢師容易陷入“救世主心態”,半夜回復消息、超時接個案,說一千,道一萬把自己累垮。可以試試這些方法:
物理隔離:咨詢室和休息區嚴格分開,下班后換掉職業裝,用儀式感切換狀態。
時間防火墻:明確告知來訪者“非緊急情況請在咨詢時段溝通”,手機設置自動回復:“您的信息已收到,我會在下個工作日10點前回復”。
量化接案量:根據自己的精力設定每周最大接案數,留出“空白時間”應對突發情況。
☆四、培養“不費腦”的快樂☆
心理咨詢需要高度專注,工作之外更需要簡單直接的放松方式:
體力活動:爬山、跳舞、種花,讓身體動起來釋放壓力。
手工類愛好:拼樂高、做烘焙,專注在具體事物上,阻斷思維反芻。
“無意義”娛樂:看綜藝、追劇不用覺得愧疚,大腦需要低耗能狀態才能恢復活力。
有位擅長婚姻咨詢的老師分享:“每次處理完激烈沖突的個案,我就去菜場逛半小時,聽大爺大媽討價還價,那種鮮活的生活氣特別治愈。”
☆五、持續“充電”但要選對姿勢☆
學習新知識能提升職業安全感,但別讓學習變成新負擔:
按需學習:優先補足工作中實際需要的技能,比如“青少年厭學個案增多,就重點學家庭治療技術”。
跨界吸收:讀歷史、看藝術展、參加行業外的沙龍,多元輸入能激發咨詢靈感。
放棄完美主義:不用強求讀完所有新書,聽音頻、看課程精華筆記也是高效方式。
☆六、身體是心理的“報警器”☆
長期久坐、飲食不規律、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情緒穩定性。幾個容易忽略的小細節:
呼吸檢測:如果總是不自覺憋氣或呼吸短促,可能已處于慢性壓力中,每天做3次深呼吸練習(吸氣4秒-屏息2秒-呼氣6秒)。
手指溫度:手部持續冰涼可能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用暖手寶或搓手動作調節。
眼球放松:每小時遠眺窗外1分鐘,避免用眼疲勞引發頭痛。
心理咨詢師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,在于承認自己也需要被照顧。定期做“心理體檢”,像保養精密儀器一樣呵護自己的狀態。當你能坦然地說“我今天有點累,需要休息一下”,反而會給來訪者更真實的力量——真正的專業,從善待自己開始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