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朋友圈時看到有人轉發"心理咨詢師考試取消"的消息,我鄰居張阿姨急得直跺腳——她去年剛報了培訓班,就等著今年拿證轉行呢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說這事兒,保準讓你看完心里明明白白。
話不多說:心理咨詢師考試不僅沒停考,2024年報考人數還漲了三成!不過這里有個關鍵點要拎清楚,自2017年國家取消二三級考試后,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都是第三方機構的培訓證書。中國心理學會、中科院心理所這些權威機構的認證考試都在正常開展,像中科院心理所今年5月的考試就有4.8萬人參加。
三個月我特意跑了三家培訓機構實地探訪,發現報名現場比菜市場還熱鬧。培訓機構李主任給我看了他們的排課表:"周一到周日全天開課,晚上還有直播答疑,就這都滿足不了學員需求。"不過要提醒大家,現在報名確實有三大新變化:
1. 學歷門檻提高了,大專學歷必須提供相關工作經驗證明
2. 新增了倫理道德在線測試(不過別擔心,都是基礎常識題)
3. 考試形式改為線上+線下結合,實操部分必須現場考核
說到報名流程,可別被中介忽悠了。正確步驟應該是:先在中科院心理所官網查授權機構→比對3家以上機構課程→簽正規培訓協議→修滿192課時→參加模擬考試→對了才是正式報考。整個周期大概需要5-8個月,費用一般在3000-5000元之間。
我強調一點想報名的朋友,這三個坑千萬別踩:
① 承諾"“抱過”"的機構直接拉黑
② 低于2000元的課程八成有問題
③ 說能直接買證的肯定是騙子
考完證能干啥?除了大家知道的學校心理老師、社區咨詢師,現在新出了好些崗位。像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心理研究員,大型企業的員工幫助計劃專員,這些崗位月薪基本都在1.5萬以上。我表妹去年拿證后,現在在短視頻平臺做情感主播,收入比之前翻了兩番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重要提醒:明年考試大綱要調整,重點增加危機干預和網絡心理咨詢內容。打算考證的朋友最好今年就把基礎打牢,別等到改革后又要重新學。

心理咨詢師證書到底值不值得考?過來人說大實話
總有人問我:"現在網上到處宣傳心理咨詢師證書,考了真有用嗎?"作為5年前就拿到證,后來又在一線摸爬滾打過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咱們不整虛的,就嘮點實在的。
一、先搞明白這證書的"底細"
現在市面上的心理咨詢師證,早不是以前人社部頒發的職業資格證了。2017年改革后,變成第三方機構頒發的培訓證書。說白了,這證現在更像"崗前培訓結業證明",證明你系統學過相關知識,但千萬別以為拿證就能當咨詢師接個案——這就跟考了駕照不等于能跑秋名山一個道理。
二、哪些人適合考這個證?
1. 本職工作需要加分的人
教師、社區工作者、HR這些經常和人打交道的職業,學點心理學確實有幫助。我們學校有個班主任考完證后,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明顯更得心應手了,家長會都開得順溜不少。
2. 想轉行探路的小白
去年我表妹辭職想轉行,先花三個月考了證,現在在心理機構當助理。雖然還沒獨立接咨詢,但跟著督導學評估量表、做初步訪談,也算半只腳踏進門了。
3. 純粹感興趣的愛好者
我們考證班里有位退休阿姨,就是想搞懂青春期孫子的心理。現在祖孫倆能坐下來好好聊天了,她說這錢花得比買保健品值。
三、別被培訓機構忽悠瘸了
有些機構吹得天花亂墜:"拿證月入過萬""包就業安排個案",這話你信就輸了。我當初交的5680培訓費,除了網課和教材,最大的收獲就是進了學員群。現在機構介紹的個案,80%是公益性質的,真正能收費的還得靠自己積累口碑。
四、掏錢之前想清楚這些事
1. 時間成本:別信"7天拿證"的鬼話,正經學完基礎理論+實操至少要200學時。我當年每天下班啃書2小時,整整熬了兩個月才去考試。
2. 后續投入:考證才是剛開始,后面要參加督導、 workshops,這些才是真燒錢。我們同行有個段子:"考個證花五千,入行后每年再搭五萬"。
3. 就業現實:二三線城市全職心理咨詢崗位少得可憐,多數人都是兼職。我認識拿證的人里,真正堅持做咨詢的不到三成,很多人對了去做了EAP服務或心理科普自媒體。
五、說說我的真心話
你要是沖著"速成高薪"來,勸你趁早收手。但如果是真想幫人或者自我成長,這證確實能幫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。去年有個來訪者跟我說:"跟你聊完,我終于能睡個整覺了",這種成就感,真不是錢能衡量的。
考證機構常說"早考早受益",我倒覺得可以反過來想:先接觸些心理學書籍(推薦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》這種入門書),試著在生活中用用溝通技巧。真要覺得對路,再報班系統學習也不遲。畢竟這行最值錢的不是證書,而是能真正幫到人的那份心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