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天朋友圈都在傳"心理咨詢師考試要停考"的消息,很多準備考證的朋友都慌了。作為從業8年的心理行業老兵,我今天就給大家掰開揉碎說清楚現狀。
先說重點:人社部確實在2022年9月發布了《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退出目錄安排》,但這里有兩個關鍵點要分清。第一,取消的是原人社部頒發的《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》,這個考試實際上在2017年就停了;第二,現在大家考的中科院心理所《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》屬于行業培訓證書,目前還能正常報考。
這里給大家整理5個最關心的問題:
1. 現在考的證書還有用嗎?
目前市面上的培訓證書主要作為學習證明,要真正從業還需要后續督導和實操訓練。就像考駕照要先通過科目一,但真正上路得練夠學時。
2. 為什么會有停考傳聞?
主要是機構販賣焦慮的套路。確實有部分省份考點調整,比如廣東去年暫停了3個月,但全國范圍仍在正常組織考試。
3. 報考需要什么條件?
大專學歷就能報,但要注意選擇官方授權機構。有個簡單辨別方法:看能不能在"中科院心理所繼續教育學院"官網查到授權信息。
4. 考試難度變化趨勢
這兩年通過率穩定在60%左右,但題型越來越側重案例分析。去年新增了10道情景模擬題,死記硬背的題目少了。
5. 轉行做咨詢師要準備多少錢?
按最低標準算:考證培訓3000+個案督導150/小時(至少50小時)+個人體驗500/小時(建議100小時),前期投入至少要5-8萬。
我強調一點想考證的朋友,現在市面上有三大坑:包就業的承諾別信、國際證書慎選(國內不認)、低價班小心二次收費。建議多對比幾家機構,一定要簽正式合同。

心理咨詢師資格證還有用嗎?最新行業現狀解讀
一、資格證還“香”嗎?
我明告訴你:有用,但和以前不一樣了。
2017年國家取消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后,很多人以為這行“涼了”。其實,行業需求反而在增長。現在社會上壓力大,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,學校、企業、社區甚至醫院,都在招心理咨詢相關崗位。
不過,現在的證書頒發機構變了。以前是國家統一考試,現在變成中科院心理所、人社部第三方機構等組織培訓和考核。這些證書雖然不是“國字號”,但行業內認可度還不錯,尤其是中科院的證書,算是目前含金量較高的選擇。
說白了,證書就像一塊敲門磚。如果你完全沒基礎,拿個證至少能證明你系統學習過。但想靠一張證就輕松接個案、賺高薪?不太現實。
二、行業現在啥情況?
1. 需求大,但門檻變高了
一二線城市心理咨詢每小時收費普遍在300-800元,資深咨詢師甚至能到2000元以上。但客戶也越來越挑——有沒有長期培訓經歷?有沒有督導經驗?個案時長多少?光拿個證已經不夠用了。
2. 兼職比全職吃香
很多心理咨詢師不坐班,而是在線上平臺接單,或者和企業、學校合作。時間自由,但需要自己拓客源。全職崗位更多集中在醫院精神科、學校心理輔導室,這些地方通常還要求心理學專業背景。
3. 魚龍混雜得治
有些培訓機構打著“包就業”“高收入”的旗號割韭菜,實際上教的內容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。選機構一定要看師資(是不是資深從業者)、課程內容(有沒有實操訓練)、后續支持(比如實習機會)。
三、普通人該不該考?
這幾類人可以考慮:
教育、醫療、社工等職業想提升技能
對心理學感興趣,計劃轉行做兼職
企業HR或管理者,想學點員工心理輔導
這幾類人勸你冷靜:
以為考個證就能輕松賺錢
完全沒時間參加后續實操培訓
單純為了“自我療愈”
現在考證費用大概在3000-5000元,培訓周期3-6個月。建議先試聽課程,感受下自己是否真的感興趣。有的機構還會提供免費入門課,這種可以先薅個羊毛。
四、未來的關鍵在哪兒
現在行業里真正缺的是兩類人:
1. 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咨詢師。比如擅長青少年抑郁、職場焦慮、婚姻危機等細分領域。
2. 會做科普的從業者。很多人對心理咨詢有誤解,覺得“只有心理有病才需要”,其實日常情緒管理、人際關系調整都需要專業知識。
考證只是入門第一步,之后還得參加專項培訓、積累個案經驗、找督導復盤。有的老師會帶著學員從公益咨詢做起,既能練手,也能攢口碑。
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——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有沒有用?答案取決于你后續愿意投入多少。它像駕照一樣,拿了證不代表會開車,但沒證肯定不能上路。行業正在從“看證”轉向“看本事”,這對真正想做事的人來說,反而是個機會。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